为什么足球比赛不引入 NBA 那样的镜头回放来辅助裁判判罚?

admin 36 2024-02-27 03:01:57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对待其规则,对待辅助技术的使用,最根本的底线是——裁判员必须要具备起码的权威。除非技术的使用,已经能完全取代人类,对一切动作做出100%公平的裁决,达到100%的权威性,否则只要人类的判断还是规则执行的主要依据,技术辅助就势必要有所保留。

足球在各项对抗性运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裁判组中主裁判有至高的权力,其职责是直接对比赛进行“控制”。而边裁在比赛中的定位只是“助理裁判”,按规则是只有“示意”的权力,而没有执法权。这就与篮球不同,篮球中三个裁判分别是一名主裁判和两名副裁判,副裁判同样是能进行执法的。因而在足球比赛中,维持场上唯一的执法者的权威,这就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一切技术的使用,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对主裁判的核心适用。

而足球比赛的另一个特性,是除了球越过球场任何边界(边线、底线、球门线),一切暂停和终止比赛行为的执行,包括犯规、违例及其他情况,全权由主裁判决定,只要主裁判不作出表示,哪怕助理裁判进行示意了,比赛也依旧处于进行中状态。这也是与篮球的另一个区别所在,篮球里比赛自动暂停或终止的情形更多,比如压哨的判定,比赛不需要经过裁判员便已经自动暂停或结束。

出界的判定,无论从技术可行性还是实用性来看都已不成问题,只要往球里植个芯片,边界上安装传感器,球一越界信息实时反馈到主裁判手表上就行了,所以这项技术最终也让国际足联同意了。但对于其他非常依赖人为判断的判罚,比如越位、犯规、手球等,我们不妨探讨下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究竟如何?

首先,即便在如今的转播技术下,能够用于裁判判罚的实时多角度、慢镜头特写录像,依然是存在一定的延迟的。即便是世界杯这个级别的转播水平,生成特定的慢动作回放最快也至少需要20~30秒。而对于越位这种更复杂的,需要后期处理加上辅助线的特定录像,没个一到两分钟根本没法下来。但要知道,一场足球比赛能有的补时也就不到五分钟,难道为了等待录像下来,无论裁判还是球员就得这么干等着?所以为什么要强调“连贯性”,简单看看时间的尺度就很清楚了。

其次,对于越位、犯规这些判罚,前面提到了,裁判员每一次暂停比赛被必须事出有因,也就是说裁判员需要先做出判断然后才能暂停比赛,于是无论如何,录像回放的起到作用的效果,只能是导致裁判在死球恢复之前改判(篮球的压哨球等情况由于比赛可以自动暂停,裁判能够先不作为,讨论后才给出最终判断)。然而对于任何体育比赛,改判的影响都是极其不好的,这也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执法者的权威是竞技体育的根本。除非技术先进到能直接武装到主裁自身,辅助其第一手判断,否则辅助技术终究是要受限制的。

再者,录像回放本身并不具有多少辅助判罚的能力,对于犯规、越位、假摔等的判断,录像只不过是将比赛过程重现了一遍,但进行判断的仍旧是人。很多争议场面,赛后都不一定能说清楚,靠比赛中实时回顾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即便允许裁判组中比如第四官员拥有收看录像,并通过无线通讯告知提示主裁的职能,但很多时候能简单依靠语言告知的,基本就是走神引起的重大失误了。而对于其他有争议的判罚,除非赋予主裁“待决定”权,对于某个场景能够只吹哨但不判罚,然后跑到场边看录像验证,看完后再决定吹什么。但要这么做,主裁的权威就完全是扯淡了,更不用说主裁弄一次不浪费个几分钟都下不来结果,然后球员就只能在场上干等没事做了。

最后,网球里球员挑战裁判的鹰眼制度,在足球这种大型团队运动中并不合适。鹰眼的意义是通过高科技进行绝对性质的判定,出不出界结果是板上钉钉,毫无讨论余地的。对于团队运动,对能够绝对判定的,比如门线技术,那就要一刀切,全线列装,直接使用,不需要其他程序;而不能绝对地给出结果的,赋予一个球员团体挑战裁判的权力,哪怕只有一次,那也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要知道,对于无法第一时间给出明确结果的情形,让球队挑战裁判,除了让裁判被迫动摇自身的判断,花时间对一个没法得到绝对结果的事情讨论一通之外,对比赛接下来的节奏,对比赛双方精神状态,以及对裁判自身的信心,都不会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所以,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靠技术来辅助足球比赛的判罚是并不现实的。除非技术能够完善到把足球场上一切主观判定的因素以定量形式输出,然后实时同步传输到主裁判自身的终端里,否则简单的技术辅助对足球裁判的帮助是很有限的,其负面影响却会十分突出。我们从电视机前观众的角度看球,觉得比赛这么进行更好,但别忘了,比赛首先是由场上球员和裁判“运行”出来的,比赛的执行者与旁观者要考虑的东西可是并不一样的。

上一篇:CBA无人能破的五大纪录,李群单场28助攻,李楠64%三分命中率
下一篇:CBA最长连败纪录 深圳易康30连败(2001-2002赛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